辛旗:两岸关系60年回顾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4-05-29 来源:
【原文出处】《台湾工作通讯》2009年10期
【作者简介】辛旗,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两岸关系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祖国大陆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不懈地探讨和寻求祖国统一的方式和途径,适时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始终牢牢把握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始终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6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党围绕解决台湾问题、加快祖国统一进程,对台政策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武力解放台湾”时期(1949至1955年)。1949年渡江战役结束后,党中央即把解放台湾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初,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1951年完成台湾战役,并在兵力集结、训练演习、征调民船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在岛内驻军,干涉中国内政。我军战略重点转向东北,在东南沿海采取守势,台湾问题被搁置下来。第二阶段为“和平解放、武力反干涉”时期(1955年至1978年)。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标志着中央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但蒋介石拒不接受我党提出的和平条件,美国也从中作梗,图谋“两个中国”和“台湾地位未定论”。对此,我针锋相对、文武并举,1958年8月炮击金门,沉重打击了美蒋的嚣张气焰,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图谋。与此同时,我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一直未停止。1963年,我党提出“一纲四目”主张,国共两党就此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但由于其后大陆内部形势变化,以及来自美国的强力干扰,两岸政治解决未取得进展。第三阶段为“和平统一,外交围堵”时期(1979年至1994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此后先后提出“叶九条”、“邓六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构想,最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大政方针。针对李登辉顽固推行分裂主义路线,祖国大陆采取“外交上堵住、经济上拉住、军事上震住”的策略,全面施压,同时积极推动两岸事务性商谈,两岸先后达成“九二共识”,并成功举行“汪辜会谈”,牢牢把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第四阶段为“反分裂、反‘台独’,和战两手并用”时期(1995年至2008年)。1995年5月,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干预中国内政。对此,我启动传统状态下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先后4次在东南沿海举行军事演习,显示了我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1998年10月,两岸实现“汪辜会唔”,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1999年7月,李登辉为扶植“台独”分裂势力赢得选举,抛出“两国论”,再次破坏了两会商谈的政治基础。2000年李登辉分裂国民党,陈水扁上台,其后陈抛出“一边一国”论,加紧推动“法理台独”活动。2004年陈水扁以制造枪击事件再度执政,我果断调整斗争策略,将反“独”、遏“独”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发表“5·17声明”、制定和颁布《反分裂国家法》、邀请连宋来访等措施,有力打击了“台独”的嚣张气焰。第五阶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2008年5月至今)。2008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5月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为未来发展两岸关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迄今为止,海基会和海协会已签署九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进入制度化、良性化发展轨道。
回顾党的对台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既定的战略目标,将其与中华民族的强盛紧密结合。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尽管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万变不离其宗,每一时期对台政策的调整,都始终贯穿着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变,坚持中国必须统一不变,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不变,把实现祖国统一视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作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目标和神圣的历史使命。二是始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灵活运用和战两手策略,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每一次变化与调整,都是在充分把握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及两岸关系发展变化做出的,体现了我党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和一贯立场,也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党领导人实事求是、灵活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领导风格。在坚持和平方式的同时,我党对台政策一直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一意孤行,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完全是针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三是始终以台湾同胞的利益为依归,把他们作为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不管两岸关系如何变化,我党制定对台方针政策时,在坚持中国统一这一战略目标下,都充分考虑台湾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尊重台湾社会的政治状况,维护和照顾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考虑他们当家做主的愿望。同时我党对台政策也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充分信任,始终把他们作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四是始终坚持开展反分裂斗争,努力营造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国际环境。我党处理台湾问题历来都坚持台湾是中国内政的原则,坚决打击“台独”势力在国际上的分裂活动,反对西方反华势力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及“台湾地位未定论”等阴谋,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反“台独”立场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巩固和强化世界上一个中国的格局。
当前,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晤时,就提出“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主张。2007年10月,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重申,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2008年12月31日,胡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发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2009年5月26日,胡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发表六点重要意见,为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的新目标、新任务。胡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平发展、构建框架、遏制‘台独’、渐进统一”。其中,和平是统一的根本,是方式的问题;发展是为统一奠定基础;和平与发展又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只有保持和平才能平稳快速地发展,也只有发展,才能有足够力量更好地维护和平、促进统一。“和平发展”是实现“和平统一”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构建框架,即构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签订和平协议,共同反对“台独”,推动两岸社会一体化,为最终实现两岸“渐进统一”奠定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一是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理论的内涵。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和平发展这一过渡阶段,从加强经贸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社会一体化、遏制“台独”等各方面做起,逐步为两岸最终统一创造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充分展现了祖国大陆追求和平的最大诚意与善意,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无疑会产生重大、积极、深远的影响。二是深刻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把和平发展确定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愿望的实事求是精神,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同时也表明祖国大陆将一如既往地持续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持续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两岸民众的感情融合,最终使和平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三是符合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和平发展是时代与历史发展的自然要求,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和平发展的思想把“和平”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与我党长期坚持的和平统一政策及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不仅把握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本质,也涵盖了维护台海地区、亚太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内容,在理论上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