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文选 >

杨泽军,周睿:马英九大陆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30 来源:

 


 
 
【原文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4期
【作者简介】杨泽军,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台湾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市咨询专家;周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英九是台湾政坛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曾担任国民党多项党政要职,现集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主席于一身。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马对大陆政策极为重视,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两岸关系发展的论述与主张。分析研究马政策论述和主张的实质内涵、政策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对新阶段、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推展、对做好对台工作十分必要、深具意义。
马大陆政策实质内涵
马英九有关大陆政策的论述、主张内容丰富,涉及两岸关系各领域,下面从两岸定位、政经、涉外关系及文化等层面对其实质内涵作一探讨。
    1.在两岸定位上,以“宪法一中”为基础将两岸定位“一国两区”
马反对陈水扁“一边一国”及李登辉“特殊的国与国”的两岸定位,认同“一中(中华民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以“宪法一中”为基础,明确将两岸定位为“一国两区”。2005年8月接任国民党主席伊始,马英九就首度提出,根据“宪法”,两岸“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①上任之后,马对此定位十分坚持,2008年9月,再次重申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两个地区的特殊关系”。为增强此定位的正当性,马刻意将“九二共识”解释为“一中各表”,进而延伸为“互不否认”,营造两岸互为对等政治实体的局面,以在“一国两区”架构下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②
    2.在政治关系上,主张政治协商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及军事互信机制
对于两岸政治关系发展,马英九有所期待,表达了积极推动的意愿,认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后,政治议题将被摆上议事日程,这是客观发展规律,无可回避,多次表达了与大陆签订和平协议及军事互信机制的主张。2006年2月马访英时曾宣示,若2008年赢得大选,将尝试恢复两岸间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政治对话,将会与大陆协商订定两岸和平协议的架构,进而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及讨论台湾争取国际空间的问题。③
不过,马上台后,对两岸政治关系发展趋于谨慎,虽表示“应该做”,但却认为时机不成熟,和平协议不是最急迫的议题,军事互信机制“太敏感”,牵涉到台美关系,影响美对台军售,因此要“非常谨慎”。
    3.在经贸关系上,全力推动为台经济引入“源头活水”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是马英九一以贯之的主张,特别是上台后,马坚持务实开放的思维,通过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举行了五次“陈江会”,签订了14项协议,达成了二项共识,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松绑政策,包括放宽企业赴大陆投资限制,投资金额上限放宽至60%,投资审查程序简化、台商投资大陆产业类别限制放宽,开放陆资赴台投资,结束了长期以来两岸单向投资的局面,实现了观光客赴台、共同打击犯罪、金融合作、农产品检疫检验、渔船船员劳务合作、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多方面合作,特别是两岸实现“大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可谓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无可替代的两个重大事件、两个重要里程碑。“大三通”有力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为台低迷经济引入“源头活水”,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ECFA的签署有助于两岸建立互利性经贸合作机制,达成两岸经济的全面整合,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自由化、一体化和制度化,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步入发展的新阶段,有助于厚植台湾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马英九在ECFA签署后欣喜地表示“两岸的和平繁荣已经不是天边的玫瑰,手摸得到也感觉得到”④。
但马也有着明显的单边思维,在所谓“台湾优先”原则下,对台有利即开放,不利则收缩,使得两岸经贸关系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对等性,不利两岸经贸关系的行稳致远、持久发展。
    4.在文化交流上,强调两岸同根同源积极促进中华文化融合
马对中国文化颇深感情,高度认同,曾明确宣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分享与传承共同的血缘、语文、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传统是台湾文化的根源,不能否定自己的祖先。马上台后,注重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亲自主持了“祭孔”和“遥祭黄帝陵”等仪式,对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做法拨乱反正,重新设置中国历史和文学课程,提倡使用汉语拼音,为“去中国化”的企业、建筑、街道正名,恢复“两蒋”铜像和“中正纪念堂”,提出“识正书简”⑤构想,倡议两岸合编《中华大字典》。两岸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台开放大陆歌手、剧组演员赴台演出,放宽大陆生赴台限制、恢复大陆媒体赴台驻点等,希望借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融合,强化彼此认同,以民族意识消弭“台独”意识,为“未来两岸和平繁荣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
不过,马对“中华正统文化”的坚持,有隐喻“中华民国”正统地位用意,马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夹杂着台湾“民主经验”等意识形态的东西,以既表现出两岸社会体制的差异,以此拒绝大陆统一主张;亦借此产生辐射作用,配合西方社会对大陆的“和平演变”。
    5.在对外关系上,提出“活路外交”新思维向大陆要国际生存空间
马英九曾明确指出,“大陆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⑥。为配合大陆政策,马在对外关系上,提出“活路外交”新思维,摒弃陈水扁时期的“冲撞外交”、“烽火外交”等对抗性做法,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措施,主张“外交休兵”,不再挖大陆“邦交墙脚”,暂停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努力,转而推动以弹性身份实质性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低调过境美国,不举办公开活动、不接受媒体专访、不与美官方直接会面等。马的做法就是想避免、减少两岸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冲突,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营造外部环境。
但应看到马的深层用意是以“活路外交”换得大陆放弃对台的“外交打压”,为两岸在国际社会的“互不否认”创造条件,向大陆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稳定“邦交国”数量,提升与重要国家的实质关系,扩大参与国际组织,增加台湾的能见度,确保台湾的“主权独立”地位。
马大陆政策的主要特点
马英九大陆政策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受多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必须兼顾多方利益与考虑,从而形成了如下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
(1)具有传承性。马英九从小接受大中华文化熏陶,受国民党正统教育多年,历任国民党多项重要党政要职,自诩“忠贞的国民党员”,国民党传统的、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及国民党失去政权后所奉行的大陆政策对其有着深厚影响,使马在“一中”(“中华民国”法统)上相当坚持,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立场坚定,明确将两岸定位为“一国两区”,甚至数度提出“终极统一论”。⑦马是《国统纲领》制定的参与者和维护者(时任陆委会副主委),其大陆政策受纲领影响颇深,陈水扁任内抛出“废统论”,马多次表达了强烈反对态度,并认为依据陈水扁向美方的解释,“国统会”“没有废”。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马曾明确表示:“任内不谈统一问题、不支持法理台独、反对使用武力,都跟国统纲领的理念一致。”⑧对于连战时期确立的大陆政策,马多持肯定态度,高度评价连宋大陆行,赞成国、共两党建立党际交流平台,扩大两党接触交流,积极推动落实“连胡会”五点共识。
不过,受岛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马英九在“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较之老国民党时期有所弱化,态度躲闪;而在两岸关系发展上则摒弃了过去“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僵化、刻板思维,表现出积极、灵活、务实的态度。对李登辉时期积极推动渐近式“台独”、将两岸定位“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进行了拨乱反正,但亦残留了些许痕迹,如主张“一中各表”、“互不否认”,甚至不排除“台独”选项,从某种程度上有着“两国论”的影子。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曾称,马英九走的是没有李登辉的李登辉路线。⑨
(2)体现阶段性。受《国统纲领》影响及考虑到岛内的政治现实及自身发展需要,马英九大陆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注意以“先经后政、由易渐难”的原则分阶段开展。马多次表示,大陆政策应循序渐进开展,在实际推展中仍隐含着《国统纲领》近、中、远三阶段目标,只是内容上有调整变化。第一阶段属“交流互惠”阶段,将发展两岸经贸作为施政重心,以洽签“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为标志,谋求建立两岸互利性经贸合作机制,为台与其他国家洽签自由贸易协议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属政治“互信合作”阶段,在马第二任期启动两岸政治性协商,建立政治性协商对话机制,就敏感政治性议题,如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台湾的政治定位、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高层互访等进行接触谈判,探讨解决之道。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和平共存机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接触谈判、累积了相当程度的政治互信后,相关敏感性政治议题有了可行的解决之道后,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使两岸关系由常态化向制度化方向迈进,奠定永久和平的基础,就统一问题展开探讨。
当然,由于岛内的政治现实,马大陆政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原设定的步骤和目标有落差,特别是在敏感的政治关系推展上,步伐放缓,格外谨慎,明显收紧,暂难期待。
(3)突出和平性。马英九对过去两岸尖锐对立的关系不以为然,特别是对陈水扁时期刻意操弄民粹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做法深恶痛绝。马十分注重两岸和平之道,赞同大陆和平发展理念,其大陆政策表现出鲜明的和平性。早在上台前,马就多次表示两岸应该走出“对抗思维”的泥潭,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单边主义,应以双边、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问题。⑩上台后,马将维持两岸和平作为大陆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动两岸和平相处不遗余力,积极寻求两岸战略契合点和利益交汇区,表示要尽其所能“创造台海之间至少30年和平”,为此甚至要求大陆后撤在东南沿海部署的导弹,承诺放弃对台动武;“台独”意味着战争,马坚决反对“台独”,对陈水扁时期诸多的“去中国化”及推动“法理台独”的作为进行了拨乱反正,消除战争隐患;在对外关系上摒弃过去“冲撞外交”、“烽火外交”做法,提出“活路外交”新思维,主张两岸“外交休兵”,推动两岸的全面和解。
不过,马大陆政策的和平性注重的是两岸和平共处、维持现状,与大陆推动和平发展追求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有很大差距。
(4)注重平衡性。马的大陆政策不是孤立的,不仅受制于岛内及大陆两个当事方,也受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日的影响。所以,马在大陆政策上十分讲究策略,注意在各方间寻求平衡点,力图稳住内部、牵住大陆、拉住美方。在统一问题上,马数度表达了“终极统一”的远景目标,承认“九二共识”,推动两岸交流;又不时作出不同解读,称两岸隔海而治60年,政治、经济、生活制度不同,需要长时间交往、了解、磨合,不能躁进,明确表示任内不会推动两岸统一,突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原则;在两岸政治关系方面,多次表达了积极推动的意愿,认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后,政治议题将无可避免地被摆上议事日程,这是客观发展规律,主张协商订定两岸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然而却是口惠而实不至,行动上极其谨慎,以条件尚不成熟,尽量避免实质涉及,甚至在大陆政策中掺入“民主化”内容,明确表示两岸非主权之争,而是制度之争,既以此应对大陆统一主张,又借此突显“亚洲民主样板”身份,谋求台湾对大陆的思想渗透与制度侵蚀,用民主价值观影响、改造大陆,为两岸朝向有利于台的方向融合。马的种种做法,既想对大陆主张有所迎合、对深蓝民众有所交代,又有安抚美日、寻求美日支持之心,同时希望迎合岛内主流民意、化解泛绿力量的强烈反弹等多层用意。
(5)着眼有利性。马英九大陆政策虽表示要创造两岸双赢,但更看重“台湾利益”,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与本位主义色彩。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大陆政策“以台为主、于民有利”,在就职演讲时高分贝喊出“台湾要安全、要繁荣、更要尊严”,(11) 不断对大陆提高要价,包括巨大的经济利益、“不否认”台湾“主权”地位、给予台更大生存空间、撤除东南沿海导弹等。有利于台湾的积极推动,不利于台湾的敷衍推诿。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为台经济注入“源头活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提振台低迷经济,马推动不遗余力;对可能会对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开放项目则态度消极,甚至断然拒绝。两岸ECFA早期收获清单,大陆予台湾的达539项,台湾予大陆的仅267项,(12) 不足一半。两岸“和平协议”和军事互信机制等政治性议题,上台前马态度积极,但由于其牵涉面甚广,可能会引发泛绿力量强烈反弹、美日的担心,上台后明显停摆。
(6)充满矛盾性。由于马英九要兼顾各方利益,考虑各方感受,使得其大陆政策表现出极大的投机特质,充满着矛盾性。马英九既表达了“终极统一”的远景目标,却又提出了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民公投决定,(13) 明显相悖;马既坚持两岸“一国两区”的定位,却又坚持台湾“主权独立”地位,明显矛盾;对于两岸在敏感政治性议题的协商,马既有积极正面态度,认为无可回避,应坦然面对,却又设法作梗,宣称条件不成熟,甚至提出“国内达成共识”和“国际社会接受”(14) 等先决条件,使得政治协商迟迟无法展开;马高度重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台诸多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化解两岸矛盾,促进两岸和平相处,却又坚持向美军购,加强“国防”力量,军事对抗企图明显。
马大陆政策作用、影响
马英九上台后,其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联系更加紧密,实质作用不断增强,既有积极正面意义,也有消极负面影响,可谓利弊互见。
    1.有力促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大陆政策与陈水扁时期有意挑动统独矛盾、恶化两岸关系的做法迥然不同,马是真心实意地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其大陆政策有着明显的正面、积极作用:
(1)极大缓和了两岸紧张关系。民进党执政时期,以意识形态挂帅,大肆操弄“统独”议题,疯狂进行“正名”、“制宪”、“脱中国化”活动,推动“法理台独”,挑衅大陆政策底线,不仅严重阻碍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更使得台海局势紧绷高危、一触即发。马英九上台后,奉行积极、温和的大陆政策,承认“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在国际社会摒弃陈水扁时期的“烽火外交”、“碰撞外交”,主张“外交休兵”,注意尽量避免双方的正面交锋与冲突,极大缓和了两岸紧张关系,两岸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有力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蓬勃发展。马英九上台后,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台湾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马深感在此大背景下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别具意义,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不遗余力大力推动,加上大陆主动积极的配合,使得两岸经贸关系在世界性经济衰退及台经济极其低迷情况下,逆势上扬,2008年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同比上升3.8%,大陆对台出口、台对大陆出口额均有小幅增长。(15) 2009年两岸贸易额虽有所下降,仍达1062.3亿美元,台对大陆出口857.5亿美元,居台对外出口之首,尤其是12月两岸贸易额达118.8亿美元,环比上升10.9%,台对大陆、大陆对台出口均有成长,(16) 显示出两岸经贸恢复旺盛势头。随着两岸ECFA的签订与履行,两岸经贸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正是由于稳健的两岸经贸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台经济困境。否则,马执政当局更是雪上加霜。
(3)大幅增进两岸交流接触累积了互信。马积极的大陆政策,使得两岸交流形式日渐多样,内容日益丰富,大幅增进了两岸交流接触与了解,有助于双方累积互信,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人员往来限制不断放宽,包括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旅游、放宽县市长赴大陆交流、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放宽大陆专业人士赴台申请时间,两岸各阶层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台湾人员赴大陆累计已达台人口半数之多;陆客赴台人数猛增,据台《经济日报》统计,仅今年前5个月累计达7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70%;(17) 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由马英九亲自倡导的两岸合编《中华大字典》已经启动,预计3年内完成,多部电影、电视在两岸交流、上演,文化演出不断增多,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两岸学校互派讲学、学生交流、合作研究,并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大陆298所高校与台108所高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媒体逐步开放,恢复大陆媒体赴台驻点等,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更直接了解。
    2.增加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马英九大陆政策虽有积极意义,但囿于岛内的政治现实,特别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虑,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相当消极、负面影响:
(1)易于混淆两岸“一中”定位。马英九虽承认“一个中国”,将两岸定位为“一国两区”。但在“中国”内涵的认知上与大陆没有交集,其承认的是“中华民国”,坚持“台湾主权独立”地位,具有隐性“台独”的性质,本质上难脱“两个中国”嫌疑。这与大陆“一国两制”主张相去甚远,且马在此问题上相当坚持,妥协空间不大,甚至积极谋求两岸“互不否认”,进而争取两岸的互相承认。如此,极易混淆两岸的“一中”定位,误导岛内民意、有损国际社会对“一中”的认同,此举无疑会影响两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18)
(2)增加两岸政治协商的复杂性。马大陆政策的功利性、矛盾性,使之无法放手推动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一方面,马希望从两岸关系的改善中获取更多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包括更多的经济让利、与其他国家签订FTA及争取更大的国际生存空间等,要价颇高,大大增加了两岸发展政经关系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马对两岸政治接触、协商讳莫如深,唯恐两岸政治谈判影响民众观感,为反对势力利用,影响选票,对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有明显的排斥,设置了诸多先决条件加以限制。尤其是马英九坚持台湾的“主权独立”地位,使两岸在台湾定位上南辕北辙,影响双方的政治互信,两岸政治接触、协商的基础相当薄弱,政治关系的发展十分困难。
(3)影响祖国和平统一目标的达成。马英九虽提出过两岸“终极统一论”,但囿于岛内的政治现实,却无法理直气壮地加以宣传与推动,相反其一些政策主张和做法与达成这一终极目标相去甚远。马在政治接触上的心猿意马使两岸和谈协商暂不可能;马常挂在嘴边的“三不”政策,明白无误地就是要维持两岸分离分治的现状;马给两岸统一设置了诸多先决条件,如大陆“民主化”、两岸制度趋同等,严重影响两岸和谈统一;马主张两岸建立可长可久的和平,未来达成30—50年的和平框架,(19) 和平协议什么时候签还是未知数,且一签就是30—50年,由此,祖国和平统一目标遥遥无期。
马大陆政策未来走向
马英九大陆政策并非完全由马个人主观意志所决定,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未来马大陆政策的走向,与这些影响、制约因素息息相关:
(1)不会改变政策的大框架,会随时局波动进行策略调整。马英九的大陆政策应该说是一种较为折中的选择,注意在各方之间搞平衡,使得相关方面虽有想法,却基本能接受。大陆虽希望两岸加快政治接触、协商,对台一些保守的政策、做法并不认同,但与台在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上却有高度共识,双方注意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先经后政、累积互信,使两岸关系稳步向前发展。美国等对马的大陆政策虽存有疑虑,但因与美两岸政策目标相一致,符合美总体利益,美国比较认可。岛内民众在民进党及“台独”势力的操弄下,虽有部分民众对马大陆政策持强烈反对态度,但多数相当肯定,民意支持度较高。所以,未来一段时期马英九大陆政策相对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政策的大框架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岛内政治瞬息万变,且选举不断,马大陆政策会随时局变化而波动,做一些策略性调整。一般而言,国民党选情吃紧,政策上谨慎、紧缩;选情看好,政策相对宽松、开放幅度加大。2009年底县市三合一选举,国民党成绩不甚理想,当时就曾传出调整大陆政策的风声。若年底五都选举国民党能稳住阵脚,拿下三都,马大陆政策步伐将更加坚定;若选举惨败,马英九大陆政策肯定会面临相当大的调整压力。
(2)继续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重点谋求与他国洽签FTA。未来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仍将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为主,此点不会亦不能改变,特别是ECFA签署后,马将加大力度推动ECFA的通过,并在早收清单的基础上,使ECFA得到全面落实、实施,加快两岸建立互利性经贸合作机制步伐,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向自由化、一体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拉抬岛内经济。下一步重点将与大陆协商洽签投资保障协议及医药卫生合作交流协议。(20) 与此同时,将借ECFA的落实,积极游说、施压大陆,重点谋求大陆支持、起码不干涉台湾与其他国家洽签FTA,提高台湾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马英九近宣布,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之后,在“国家安全会议”之下,成立国际经济战略小组负责洽签FTA。(21)
(3)谨慎应对两岸政治关系议题,连任后政策可能有所松动。由于两岸在台湾定位等重大问题上没有交集,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依然薄弱,政治接触谈判的阻力很大:民进党及“台独”势力强力掣肘,坚决反对两岸发展政治关系,害怕影响其“独立建国”;美日等外部势力坚持“以台制华”战略,对两岸发展政治关系相当顾忌、颇多担心,骨子里并不希望两岸关系有过大过快发展;而马英九、国民党本身患得患失,害怕政治接触被反对势力利用,予民众负面观感,影响选票,在发展政治关系上并不积极,这些决定了马英九在2012年大选前会谨慎应对两岸政治关系,不会有大动作。马英九本人多次表达这一意思,最近在接受《联合报》专访时表示,签署ECFA后两岸经济往来的现状一定会改变,但政治上仍应搁置争议,期盼两岸争取一段很长时间的和平相处,彼此了解想法。(22) 若2012年马英九连任成功,连任压力解除,马在两岸政治协商上可能会有所松动,在任期的后半段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议题的协商可能会浮上台面。马英九早在2009年5月8日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时曾表示:如果2012年能够连任,而政治议题有迫切需要协商的话,他不排除触及。(23)
(4)加重大陆政策中的美国因素,力争处于三角关系的有利位置。美国是两岸关系中的最大外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举足轻重。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台面临发展政治关系的压力不断增大,矛盾心理愈发严重,深感自身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对岸,却又不愿完全依赖于大陆,马英九大陆政策中的美国因素将不断加重,尤其是美台关系逐步恢复,互信增强,在当前“台美关系极好”情况下,马英九将会借力使力,在大陆政策中进一步用好、用活、用足美国因素,积极设法平衡台美及两岸关系,保持与大陆、美国等距交往,一方面,积极利用两岸关系寻求美对台的扶持,加强台美关系;另一方面,利用台美关系稀释热络的两岸关系,借美钳制大陆,增强与大陆打交道的筹码与信心,避免形成大陆对台“欲予欲求”的被动局面。为此,将积极发展与美实质关系,继续设法向美采购先进武器装备,注意在大陆政策上、特别是在敏感政治关系上加强与美沟通协调,寻求美方理解、认可,展现维持两岸现状、维护美国台海战略利益的决心,化解美对马大陆政策的疑虑,让美放心,进而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领域获得美方更多支持,力争在与大陆、美国的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
收稿日期:2010.6.15
注释:
①马英九接受联合报专访.[台]联合报,2005-08-06
②张文生.新形势下台海两岸政治互动的阶段性目标和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2)
③黄贞贞.马英九:中国消除对台动武意图是复谈要件.[台]中央社,2006-02-14
④鲍志恒.ECFA昨签署:马英九称两岸和平繁荣已经不是“天边玫瑰”.东方早报,2006-02-30
⑤“识正书简”,又称“识繁书简”,认识繁体字,书写简体字,主要是针对两岸文字有别的现实提出的。
⑥林丽玉.马英九请益钱复,解决“外交”问题从两岸着手.[台]中广新闻网,2008-04-08
⑦纪硕鸣.马英九拨正了台湾航向.香港镜报,2006-02-16
⑧贾若余.马英九两岸政策透视.[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8-05-06
⑨陈巧聪.张麟征:马英九走的是没有李登辉的李登辉路线.中评社,2008-06-02
⑩张景为,石文南,刘添财,萧旭岑.马英九: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台东森新闻报,2005-08-06
    (11) 马英九就职演说文稿.[台]东森新闻网,2008-05-20
    (12) 庄慧良.ECFA早期收获清单.[台]中国时报,2010-06-25
    (13) 阎光涛.马英九主张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决定.[台]“中央日报”中央网络报,2009-06-17
    (14) 陈勤浩.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安全的守护神.中评社,2009-12-31
    (15)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经济参考报,2009-02-05
    (16)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新网,2010-01-21
    (17) 中国新闻网,2010-06-12
    (18) 盛九元.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方式与途径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4)
    (19) 马英九:签和平协议换50年稳定.南方都市报,2006-03-30
    (20) 第六次江陈会将协商签署投资保障协议与两岸医药卫生合作交流协议.[台]联合晚报,2010-06-29
    (21) 中国时报,2010-07-02
    (22) 中评社,2010-07-03
    (23) 马英九:若能够连任,不排除两岸谈政治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