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施行细则

发布时间:2014-03-11 来源:

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施行细则
2010 年 6 月 17 日 修正
 
第  1 条    本细则依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订定
            之。
 
第  2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一款所称交通建设,指铁路、公路、市区快速道路、
            大众捷运系统、轻轨运输系统、智能型运输系统、缆车系统、转运站、车
            站、调度站、航空站与其设施、港埠与其设施、停车场、桥梁及隧道。
            前项智能型运输系统,指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结合信息、通信
            、电子、控制及管理等技术运用于各种运输软硬件设施,以使整体交通运
            输之营运管理自动化,或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之系统。
            第一项缆车系统,指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利用缆索悬吊并推进
            封闭式车厢,往返行驶于固定路径,用以运送特定地点及其邻近地区乘客
            之运输设施。但不包括吊缆式机械游乐设施。
            第一项航空站与其设施,指航空站区域内及经行政院核定设置或中央目的
            事业主管机关编定之航空客、货运园区内之下列各项设施:
            一、供航空器载卸客货之设施及装备。
            二、航空器起降活动区域内之设施。
            三、维修棚厂。
            四、加储油设施。
            五、污水处理设施。
            六、焚化炉设施。
            七、航空附加价值作业设施,含厂房、仓储、加工、运输等必要设施。
            八、航空事业营运设施,指投资兴建及营运航空事业办公或具交通系统转
              运等功能之设施,且申请开发土地面积达一公顷以上。
            九、航空训练设施。
            十、过境旅馆。
            十一、展览馆。
            十二、国际会议中心。
            十三、停车场。
            第一项港埠与其设施,指商港区域内之下列各项设施:
            一、投资总额不含土地达新台币十亿元以上之船舶出入、停泊、货物装卸
              、仓储、驳运作业、服务旅客之水面、陆上、海底设施、游艇码头及
              其他相关设施。
            二、投资总额不含土地达新台币二十五亿元以上之新商港区开发,含防波
              堤、填地、码头及相关设施。
            三、投资总额不含土地达新台币十亿元以上之各专业区附加价值作业设施
              ,含厂房、仓储、加工、运输等必要设施。
            第一项及第四项第十三款停车场,指符合下列规定之一之路外公共停车场
            :
            一、申请开发土地面积达四千五百平方公尺以上之平面式停车场或总楼地
              板面积达二千平方公尺以上之立体式停车场。
            二、投资总额不含土地成本达新台币一千五百万元以上之机械式或塔台式
              停车场。
 
第  3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一款所称共同管道,指共同管道法规定之共同管道。
 
第  4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二款所称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所定之空气污染防制、噪音与振动防制、水污染防
              治、土壤污染整治及废弃物之贮存、清除、处理或最终处置设施。 
            二、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营建剩余土石方资源堆置、处理、调
              度场所及其设施。
 
第  5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三款所称污水下水道,指专供处理家庭污水及事业废
            水之下水道及其设施。
 
第  6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三款所称自来水设施,指自来水法所称之自来水设备
            。
 
第  6-1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三款所称水利设施,指水利法所称之水利建造物及经
            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水再生利用、水淡化处理及地下水补注回用
            设施。
 
第  7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四款所称卫生医疗设施,指医疗机构、精神复健机构
            、心理卫生辅导机构、物理治疗机构、职能治疗机构、医事放射机构、医
            事检验机构、护理机构、疫苗制造工厂或其他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
            定之核子医学药物制造机构、医疗(事)机构及其设施。
 
第  8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五款所称社会福利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依法核准设置之殡葬设施。
            二、其他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社会福利设施。
 
第  9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五款所称劳工福利设施,指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
            认定之劳工育乐、训练、教育机构及其设施。
 
第 10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六款所称文教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公立文化机构及其设施。                   
            二、公立学校、公立幼儿园及其设施。               
            三、社会教育机构及其设施。但不包括体育场所。          
            四、依法指定之古迹、登录之历史建筑及其设施。          
            五、其他经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文化、教育机构及其设施。
 
第 11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七款所称观光游憩重大设施,指在国家公园、风景区
            、风景特定区及其他经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游憩(乐)区内之游憩(
            乐)设施、住宿、餐饮、解说等相关设施、区内及联外运输设施、游艇码
            头及其相关设施。
 
第 12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八款所称电业设施,指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
            之经营发电、输电、配电业务,因供给电能而需设置之相关发电、输电、
            配电、变电设施。
 
第 13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八款所称公用气体燃料设施,指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
            机关认定之下列公用气体燃料事业建置之输储整压相关设施:
            一、贮存气体燃料之贮气槽、贮气管、贮气场及其附属贮气设备。
            二、自来源地起所敷设之输气管线、加压站、整压站及其他有关之输气设
              备。
            三、掺配空气或其他可燃气体,以调整供应气体燃料热值之掺配设备。
            四、用以气化、液化气体燃料之气化设备。
            五、装卸液化气体燃料之装卸设备。
 
第 14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九款所称运动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国际及亚洲奥林匹克委员会所定正式比赛种类之室内外运动设施。但
              不包括高尔夫球运动设施。
            二、经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结合前款二种以上运动设施及休闲设施之
              运动休闲园区。
            三、其他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室内外运动设施。
 
第 15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十款所称公园绿地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由各级都市计划主管机关依都市计划法划设之公共设施用地内之公园
              绿地及其设施。
            二、由各级非都市土地主管机关依区域计划法编订之用地内之公园绿地及
              其设施。
            三、依相关法令变更土地使用应捐赠之绿地、绿带、生态绿地小区公园及
              其设施。
 
第 16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十一款所称重大工业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工业主管机关编定开发之工业区。
            二、依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区域计划法或都市计划法编定或划设由民营事
              业、土地所有权人或兴办工业人开发之工业区,其开发面积达五公顷
              以上、投资总额不含土地达新台币二十亿元以上,且开发营运计画符
              合工业发展政策,于一定期限从事营运行为,并提供用地及厂房供兴
              办工业人设厂使用者。
            三、依区域计划法、都市计划法编定或划设,供工业主管机关、民营事业
              、土地所有权人或兴办工业人开发使用之深层海水产业园区。
            四、经国防部认定之国防科技工业相关设施。
 
第 17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十一款所称重大商业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经直辖市、县(市)政府认定之供应蔬果、鱼肉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零
              售业者集中营业之市场。
            二、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并符合下列规定之大型物流中心:
            (一)申请开发面积达一公顷以上。
            (二)投资总额不含土地达新台币三亿元以上。
            (三)规划有货车进出回转空间,并使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或输配送管理
               信息系统及栈板、货架、堆高机等设备。
            三、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并符合下列规定之国际展览中心:
            (一)一栋以上建筑物,提供厂商设置临时性摊位展示产品或服务,接受
               参观者现场下订单,或提供会议、训练服务,并得结合相关附属商
               业服务设施。
            (二)展览馆基地面积达二公顷以上,且设置五百个以上之标准展览摊位
               。
            四、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提供会议、训练服务,并结合相关附属
              商业服务设施之国际会议中心。
            五、于离岛地区开发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结合购物、休闲、文
              化、娱乐、饮食、展示及信息等设施于一体,并符合下列规定之大型
              购物中心:
            (一)申请开发土地面积达二公顷以上或楼地板面积在六万六千平方公尺
               以上。
            (二)一处以上之主力商店,且其营业用楼地板面积达一万五千平方公尺
               以上。
            (三)一百家以上之中小零售店。
            前项第五款所称离岛地区,指与台湾本岛隔离属我国管辖之岛屿。
 
第 18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十一款所称重大科技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依科学工业园区相关管理法令规定开发之园区。
            二、育成中心及其设施。
            前项第二款育成中心及其设施,指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提供空
            间、设备、技术、资金、商务与管理之咨询及支持,以孕育新事业、新产
            品、新技术及协助企业转型升级之相关设施。
 
第 19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十二款所称新市镇开发,指依新市镇开发条例划定一
            定地区,从事之开发建设。
 
第 19-1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十三款所称农业设施,指下列各项设施:
            一、依畜牧法规定设置符合屠宰场设置标准之畜禽屠宰场及其相关设施。
            二、依农产品市场交易法规定设置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相关设施。
            三、依农业科技园区设置管理条例规定设置之农业科技园区或补助设立之
              地方农业科技园区及其相关设施。
            四、依国际或输入国防疫检疫标准或规定,及防疫检疫技术原理设置之动
              植物及其产品之防疫检疫相关设施。
            五、依森林法规定设置之森林游乐区,或依农业发展条例规定划定之休闲
              农业区或取得许可登记证之休闲农场之服务、育乐及区内与联外运输
              等相关设施。
            六、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具农业推广、训练、展示、加工等之多
              功能农业推广、生产及运销设施。
            七、渔港区域内之下列各项设施:
            (一)渔业附加价值作业设施,含活鱼储运、冷冻仓储、鱼货加工等必要
               设施。
            (二)游客住宿、餐饮服务、文物展览及相关海洋游憩、教育设施等多元
               化相关设施。
            (三)游艇游憩专用区域之游艇码头及相关必要设施。
            八、依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设置之动物收容处所及其相关设施。
 
第 20 条    本法第三条第一项所称各项公共建设,其认定如有疑义,由主管机关会商
            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
 
第 20-1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授权所属机关(构)或依第三项规定委
            托其他政府机关执行时,应审酌案件性质及被授权机关(构)或受委托机
            关之专业能力。必要时,得洽询主管机关意见。
            主办机关就前项执行情形,应定期或不定期查核及检讨。
 
第 20-2 条  本法第五条第三项所称上级机关,于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为主办机关时
            ,为行政院;于直辖市、县(市)政府为主办机关时,为中央目的事业主
            管机关。
 
第 21 条    民间机构参与公共建设依本法第八条第一项第三款方式办理者,主办机关
            应于征求民间参与之招商文件中,载明建设经费计算方式、工程质量监督
            、验收、产权移转等规定,并应要求申请人提出建设经费偿付计划。
            前项建设经费偿付计划,应包括建设总经费、加计之利息、利率、偿还年
            限及期次等项目。
 
第 22 条    主办机关与民间机构依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签订之投资契约,不得违反原公
            告及招商文件内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原公告及招商文件内容载明得经协商后变更。
            二、于公告后投资契约订立前发生情事变更。
            三、原公告及招商文件内容不符公共利益或公平合理之原则。
            投资契约,应明定协调委员会之组成时机、方式及运作机制,以协商处理
            契约履行及其争议事项。
 
第 22-1 条  主办机关为办理本法第十一条第七款之稽核,应于投资契约订定重点稽核
            之项目、程序及基准。
 
第 22-2 条  本法第十一条第七款所称工程控管事项,指民间机构执行工程之进度、环
            境保护、施工安全卫生及工程质量管理事项。
            主办机关为办理前项工程控管,应于投资契约订定工程进度及质量控管机
            制。
 
第 22-3 条  本法第十一条第九款所定其他约定事项,得包括下列事项:
            一、双方声明及承诺事项。
            二、用地与设施取得、交付之范围及方式。
            三、财务事项。
            四、营运质量管理事项。
            五、履约保证。
            六、契约变更。
 
第 22-4 条  投资契约得订明因政策变更,民间机构依契约继续履行反不符公共利益者
            ,主办机关得终止或解除一部或全部契约,并补偿民间机构因此所生之损
            失。
 
第 23 条    主办机关应依公共建设之特性及民间投资方式,于投资契约明定,民间机
            构应于一定期间内提出或交付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进度报告、账簿、
            表册、传票、财务报告、工作数据及其他相关文件,以供查核。
 
第 24 条    本法第十三条第二项所定得委托民间机构办理之区段征收开发业务如下:
            一、现况调查及地籍测量。
            二、区段征收工程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
            三、土地改良物价值及区段征收后地价之查估。
            四、抵价地分配之规划设计。
            五、编造有关清册。
            主办机关委托民间机构办理前项业务者,应于委托契约中明定区段征收工
            程之经费计算方式、质量监督及验收等规定。
 
第 25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洽请区段征收主管机关办理区段征收者,应
            事先拟定开发计划,报请行政院核定。
            前项开发计划,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该公共建设事业计划之特性及与相关上位计划之关系。
            二、开发目标。
            三、预定开发地区范围。
            四、主要公共设施项目。
            五、开发地区及邻近地区发展现况。
            六、整体发展构想。
            七、自行或委托办理之开发方式。
            八、预定抵价地比例。
            九、拆迁安置构想。
            一○、开发进度。
            一一、土地使用计划。
            一二、财务分析及计划。
            一三、配合措施。
            一四、责任分工。
            一五、预期效益。
            一六、其他应载明事项。
            前项第十二款财务分析及计划,如将第二十六条之其他公共设施费用计入
            者,其得计入本法第十九条第二项区段征收开发总成本之额度上限,应于
            开发计划中叙明,并应纳入征求民间参与公告内容。
            开发计划报请行政院核定后,主办机关应备齐相关之地籍蓝晒图、范围图
            、基地附近地区发展现况数据、都市计划图或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区图及用
            地编定图等,会同区段征收主管机关及都市计划、地政、环境保护、交通
            等有关机关,现场评估勘定区段征收之范围后,洽请区段征收主管机关依
            法办理区段征收。
            开发计划因配合都市计划或土地征收审议委员会审议调整者,主办机关应
            修正开发计划,报请行政院备查。
 
第 26 条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项所称开发总成本,指征收私有土地之现金补偿地价或
            协议价购地价、有偿拨用公有土地地价、公共设施费用、土地整理费用及
            贷款利息等项之支出总额。
            前项所称公共设施费用,包括道路、桥梁、沟渠、地下管道、邻里公园、
            广场、绿地、停车场之规划设计费、施工费、材料费、工程管理费及整地
            费。经主办机关报请公共建设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定之其他公共设施
            ,亦同。
            第一项所称土地整理费用,包括土地改良物或坟墓拆迁补偿费、动力及机
            械设备或人口迁移费、营业损失补偿费、自动拆迁奖助金、加成补偿金、
            地籍整理费、救济金及办理土地整理必要之业务费。
 
第 27 条    依本法第十三条第二项委托民间机构办理区段征收开发业务者,得于委托
            契约中约定区段征收开发总成本中主办机关应负担之资金由民间机构筹措
            。
            前项约定,除应明定资金总额、加计之利息、利率、偿还年限及期次等项
            目外,并得订定如主办机关依本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三款规定取得之可供
            建筑用地经依法处理,而未能完成处分,致收入不足偿付民间机构所支付
            之开发总成本中主办机关应负担金额时,由民间机构按各笔土地依法估定
            之标售底价,承受该未能处分之可供建筑用地。但以补足应偿付之数额为
            限。
 
第 28 条    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所定禁止事项,由中央办理时,应由主办机关会商
            内政部及当地政府勘定范围报请行政院核准后,通知该用地所在之直辖市
            或县(市)政府公告之。
 
第 28-1 条  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之公告,主办机关应协调该用地所在之直辖市或县
            (市)政府于投资契约签订前为之。
 
第 29 条    民间机构依本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但书规定先行进入或使用公、私有土地
            或建筑物时,仍应事先经主办机关许可,并通知公、私有土地或建筑物之
            所有人、占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但无法事先通知者,得于事后补行通
            知。
 
第 30 条    公共建设依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需与市区道路、公路、铁路、其他
            交通系统或公共设施共架、共构兴建时,其因共架、共构兴建所需增加之
            费用,由民间机构负担。但市区道路、公路、铁路、其他交通系统或公共
            设施系新建、改建者,其因共架、共构兴建所需之费用,得经由协商依其
            单独兴建所需费用之比例分担之。
 
第 31 条    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所称附属事业,指民间机构于公共建设所需用地办
            理公共建设及其附属设施以外之开发经营事业。
            民间机构经营公共建设及前项附属事业之收支,应分别列帐。
 
第 32 条    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一项所称自偿能力,指营运评估年期内各年现金净流入
            现值总额,除以公共建设计划工程兴建年期内所有工程建设经费各年现金
            流出现值总额之比例。
            前项所称营运评估年期,指公共建设计划之财务计划中,可产生营运收入
            及附属事业收入之设算年期。
            第一项所称现金净流入,指公共建设计划营运收入、附属事业收入、资产
            设备处分收入之总和,减除不含折旧与利息之公共建设营运成本及费用、
            不含折旧与利息之附属事业成本及费用、资产设备增置及更新之支出后之
            余额。
 
第 33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就公共建设非自偿部分投资其建
            设之一部,其方式如下:
            一、由主办机关兴建后,交由民间机构经营或使用。
            二、并由民间机构兴建,经主办机关勘验合格并支付投资价款取得产权后
              ,交由民间机构经营或使用。
            主办机关依前项第二款支付之投资价款额度,不得高于民间投资兴建额度
            ,并应于投资契约中明定各项工程价款、政府投资额度、工程质量之监督
            及验收。
 
第 34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对民间机构补贴利息或投资其建设
            之一部时,应于先期计划书中,进行自偿能力初步评估,拟定补贴利息或
            投资建设之方式及上限,并载明于公告。
            申请人应于其申请案件之财务计划内提出自偿能力之计算及分析资料,并
            依据前项主办机关公告之内容,叙明要求主办机关补贴利息或投资建设之
            额度及方式,由甄审委员会评审之。
 
第 35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补贴民间机构所需贷款利息,以该贷款用
            途系支应民间机构兴建、营运公共建设所需中长期资金为限。但不包括土
            地购置成本所需贷款金额。
            民间机构于支付金融机构贷款利息后,应检具利息支付证明及贷款资金用
            途说明文件,始得向主办机关申请核付补贴利息。
 
第 36 条    民间机构于营运期间届满前,经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二条或第五十三条
            终止投资契约、停止兴建、营运之全部时、或强制接管营运者,其依本法
            取得之利息补贴权利,应自通知日起予以终止。
 
第 37 条    民间机构就主办机关补贴利息之贷款未依第三十五条规定使用者,主办机
            关应就违反规定之贷款部分终止核付补贴利息,并要求民间机构偿还自违
            反贷款用途规定之日起已核付之补贴利息及支付违约金。
            前项已补贴利息之偿还方法及违约金金额,应于投资契约明定之。
 
第 37-1 条  本法第三十二条所称外国金融机构,指经外国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得办理融
            资或贷款业务之机构。
            前项机构所提出之外国文书,应经我国驻外使领馆、代表处、办事处或其
            他外交部授权机构验证。
 
第 38 条    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一项所称直接承包商,指直接承揽民间机构依本法所投
            资兴建之重大公共建设,并与民间机构签订书面契约者。
 
第 39 条    主办机关办理民间参与政府规划之公共建设前,应办理可行性评估及先期
            规划。但未涉及政府预算补贴或投资者,不在此限。         
            前项可行性评估,应依公共建设特性及民间参与方式,以民间参与之角度
            ,就公共建设之目的、市场、技术、财务、法律、土地取得及环境影响等
            方面,审慎评估民间投资之可行性。                
            第一项先期规划,应撰拟先期计划书,并应依公共建设特性及民间参与方
            式,就拟由民间参与公共建设兴建、营运之规划及财务,进行分析;必要
            时,应审慎研拟政府对该建设之承诺与配合事项及容许民间投资附属事业
            之范围,并研拟政府应配合办理之项目、完成程度及时程。      
            主办机关办理民间参与公共建设,得聘请财务、工程、营运、法律等专业
            顾问,协助办理相关作业。
 
第 40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规定办理公告征求民间参与时,得视公
            共建设计划之性质,备具民间投资信息,供民间投资人索阅,或办理说明
            会,并参酌民间投资人建议事项,订定公告及招商文件内容。
            前项公告内容,除依第二十五条及第三十四条规定办理外,应依各该公共
            建设之性质,载明下列事项:
            一、公共建设计划之性质、基本规范、许可年限及范围。
            二、申请人之资格条件。
            三、申请案件之甄审项目及甄审标准。
            四、有无协商事项。
            五、公告日、申请文件递送截止日、申请程序及保证金。
            六、容许民间投资附属事业之范围及其所需土地使用期限。
            七、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条规定授权或委托事项。
            第一项招商文件内容,除包括前项公告内容及依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外,
            应包括下列项目:
            一、投资计划书主要内容及格式。
            二、申请案件之评定方式及评审时程。
            三、政府承诺及配合事项。
            四、协商项目及程序。但不允许协商者,不在此限。
            五、议约及签约期限。
            六、投资契约草案。
            第一项公告内容涉及重大权益事宜者,如得变更,应叙明之,并附记其变
            更程序。
 
第 40-1 条  主办机关于招商公告后,变更或补充招商文件者,应于截止收件前办理变
            更或补充公告,并延长截止收件期限。
 
第 41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办理公告,应将公告摘要公开于信息网络
            ,并刊登于政府采购公报。
            主办机关办理前项公告,其自公告日至申请人递送申请文件截止日之期间
            ,应视公共建设之内容与特性及申请人准备申请文件所需时间,合理定之
            。
 
第 41-1 条  主办机关应依下列原则,办理议约:
            一、依据征求民间参与公告内容、招商文件、投资计划书及综合评审结果
              。
            二、议约内容除符合第二十二条第一项第二款或第三款之情形外,不得违
              反公告内容、招商文件及协商结果。
 
第 41-2 条  主办机关应视公共建设性质,订定合理之议约及签约期限。
            前项议约及签约期限,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不得逾下列期限:
            一、议约期限:自评定最优申请人之日起至完成议约止之期间,不得超过
              等标期之二倍,且以六个月为限。
            二、签约期限:自议约完成至签订契约期间,以一个月为原则,并得展延
              一个月。但签约前依本法第四十五条及第四十六条规定之筹办时间,
              不予计算。
            前项特殊情形之认定,不得授权所属或委托其他机关(构)执行之。
 
第 42 条    申请人依本法第四十三条及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书时,
            应一并提出金融机构对投资计划书之评估意见,其评估意见得载明融资续
            作主要条件。
 
第 43 条    民间参与本法公共建设有融资需求者,主办机关得视需要,经甄审委员会
            决议,要求最优申请案件申请人应于筹办期间内与主要融资机构签订融资
            协议书,或要求民间机构应于投资契约签订后一定期间内提出融资协议书
            。
            最优申请案件申请人未于筹办期间内提出融资协议书者,主办机关应依本
            法第四十五条第二项规定处理。
            民间机构未于投资契约签订后一定期间内提出融资协议书者,主办机关应
            依投资契约规定之方式处理。
 
第 43-1 条  主办机关应依公告及招商文件规定之条件,评审申请人所送之申请文件。
            主办机关于选出最优申请人或次优申请人后,发现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应不予议约、签约:
            一、未依公告及招商文件规定之条件提出申请。
            二、有诈欺、胁迫、贿赂、对重要评审项目提供不正确数据或为不完全陈
              述,致影响评审之情形。
            三、未依通知之期限办理补正、完成议约程序。
            四、未按规定时间筹办或完成签约手续。
 
第 44 条    民间依本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申请自行规划参与公共建设,主办机关
            应将申请案件摘要公开于主管机关及主办机关之网站。
            前项民间申请自行规划参与公共建设,其应备文件不合规定时,主办机关
            得酌定相当期间通知补正;届期未完成补正或不能补正者,不予受理。
 
第 45 条    本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所称一定期限,以六个月为限。但必要时得延长六
            个月,并以一次为限。
 
第 46 条    民间自行规划申请参与公共建设,未依本法第四十六条第三项规定,按主
            办机关核定之土地使用计划所载期限自行取得所需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者
            ,主办机关应废止其申请案件之核定。
            前项期限得于届满前,报经主办机关准予延期,并以一年为限。
 
第 46-1 条  主办机关得依政策需求,对于可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之兴办项目、协助事
            项、作业程序予以公告,征求民间依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自行规划提出
            申请。
 
第 47 条    本法第五十一条第二项所称民间机构因兴建、营运所取得之营运资产、设
            备,指民间机构于兴建营运期间内,因兴建营运公共建设所取得及为继续
            经营公共建设所必要之资产及设备。
            前项营运资产、设备,于不影响公共建设之正常运作,并符合下列规定者
            ,主办机关得同意其转让、出租或设定负担:
            一、依投资契约规定,无需移转予政府者。
            二、依投资契约规定,需于营运期间届满后移转予政府者,得依投资契约
              规定于移转期限届满前,在不影响期满移转下,附条件准予转让;其
              出租或设定负担之期间,以经营许可期限为限;其设定负担,应订有
              偿债计划或设立偿债基金办法。
 
第 48 条    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所称施工进度严重落后,指未于投资契约所定之期
            限内完成工程,或建设进行中,依客观事实显无法于投资契约所订期限内
            完成工程者;所称工程质量重大违失,指工程违反法令或违反投资契约之
            工程质量规定,或经主办机关与民间机构双方同意之独立认证机构认定有
            损害公共质量之情形,且情节重大者;所称经营不善,指民间机构营运期
            间,于公共安全、服务质量或相关管理事项上违反法令或投资契约者。
 
第 49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一款规定要求民间机构定期改善时,
            应以书面载明下列事项,通知民间机构:
            一、缺失之具体事实。
            二、改善缺失之期限。
            三、改善后应达到之标准。
            四、届期未完成改善之处理。
            主办机关应依所发生缺失对公共安全之影响程度及民间机构之改善能力,
            订定改善期限。
 
第 50 条    本法第五十二条所称融资机构及保证人,以经民间机构送请主办机关备查
            者为限。
 
第 51 条    民间机构未于第四十九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之期限内改善缺失时,主办机
            关应以书面载明下列事项,通知融资机构或保证人:
            一、民间机构届期不改善或改善无效之具体事实。
            二、融资机构、保证人得申报主办机关同意暂时接管机构或继续办理机构
              之期限。
            三、暂时接管或继续办理时,应为改善之期限。
            四、应继续改善之项目及标准。
            五、届期未完成改善之处理。
 
第 52 条    融资机构、保证人或其指定之其他机构依本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接管后,经
            主办机关认定缺失确已改善者,除民间机构与融资机构、保证人或其指定
            之其他机构另有约定并经主办机关同意者外,主办机关应以书面通知融资
            机构、保证人或其指定之其他机构终止接管,并载明终止接管之日期。
            前项通知,并应通知民间机构及政府有关机关。
            融资机构、保证人或其指定之其他机构于改善期限届满前,已改善缺失者
            ,得向主办机关申请终止接管。
 
第 53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一款规定要求民间机构定期改善者,
            应自通知要求改善日起至完成改善日止,中止核付补贴利息。但经民间机
            构完成改善或经融资机构、保证人或其指定之其他机构依规定接管并完成
            改善者,主办机关得补付中止核付之补贴利息。
            主办机关依前项规定中止核付补贴利息时,应通知融资机构、保证人及政
            府有关机关。
 
第 54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中止民间机构兴建或营运一
            部或全部时,应以书面载明下列事项,通知民间机构:
            一、届期不改善或改善无效之具体事实。
            二、中止兴建或营运之日期。
            三、中止兴建之工程范围或中止营运之业务范围。
            四、中止兴建或营运后,应继续改善之项目、标准及期限。
            五、届期未完成改善之处理。
            前项第三款中止兴建之工程范围,得由主办机关视该工程之缺失及与其他
            工程之相关性,于影响整体工程兴建、质量及进度最少之范围内决定之;
            中止营运之范围,由主办机关依客观事实,在改善缺失必要之范围内决定
            之。
 
第 55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中止民间机构兴建或营运一
            部或全部后,经主办机关认定缺失确已改善者,应以书面限期令民间机构
            继续兴建或营运。
            民间机构于改善期限届满前,已改善缺失者,得向主办机关申请继续兴建
            或营运。
 
第 56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三款规定终止投资契约时,应以书面
            载明下列事项,通知民间机构:
            一、未改善缺失之具体事实。
            二、终止投资契约之表示及终止之日期。
            三、终止地上权及租赁契约之表示。
            四、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拟采取之适当措施或强制接管
              营运有关事项。
 
第 56-1 条  主办机关将公共建设所需用地设定地上权予民间机构时,应于契约中约定
            地上权消灭时建物所有权移转予政府,并于办理地上权设定登记时,由登
            记机关于土地登记簿他项权利部其他登记事项栏注记。
            前项公共建设兴建完成后,民间机构申办建物所有权第一次登记时,亦应
            记明前项约定,由登记机关于建物登记簿之所有权部其他登记事项栏注记
            。
 
第 57 条    有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一项所定情事时,主办机关应即通知中央目的事业主
            管机关为必要之处置或由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径为必要之处置。
            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停止民间机构兴建或营运之
            一部或全部时,应即以书面载明下列事项,通知民间机构:
            一、缺失之具体事实。
            二、停止兴建或营运之日期。
            三、停止兴建之工程范围或停止营运之业务范围。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项规定采取适当措施或强制接管营运时,
            应以书面通知民间机构。
            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一项所定之情事经排除,且经主办机关认定缺失确已改
            善者,除主办机关采取之适当措施或强制接管营运办法另有规定外,主办
            机关应报请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同意后,以书面限期令民间机构继续兴
            建或营运。
 
第 58 条    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及第五十四条至前条所定之书面通知,应同时副
            知融资机构、保证人及政府有关机关。
 
第 59 条    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所称现存所有之营运资产,指民间机构于营运期间
            届满时,所有为继续经营公共建设所必要之全部资产。
            前项现存所有营运资产,其范围、期满移转有关之移转条件、价金决定方
            法、给付方式及给付时间等相关事项,应于投资契约明定之。
 
第 60 条    民间机构依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规定于营运期限届满应移转资产者,应
            于期满前一定期限办理资产总检查。
            前项一定期限与资产总检查之检查机构、检查方式、程序、标准及费用负
            担,应于投资契约明定之。
 
第 61 条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办理营运绩效之评定,应于营运期
            间内办理,每年至少一次;并得成立评估委员会办理之。
            主办机关依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与该民间机构优先定约前,应就委
            托继续营运进行规划及财务评估,研订继续营运之条件,以与该民间机构
            议定契约。
 
第 62 条    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三项所定营运绩效评估办法,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营运绩效评估方法及项目。
            二、营运绩效评估程序及标准。
            三、其他绩效评估事项。
            主办机关应将营运绩效评估结果,以书面通知民间机构。
 
第 63 条    本细则自发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