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最高行政法院1998年度判字第2177號判決

发布时间:2014-06-03 来源:

 

要旨:按大陸地區人民指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臺灣地區人民前往大陸地區繼續居住逾四年之人民;所稱前往大陸地區繼續居住逾四年,係指自進入大陸地區之翌日起,四年間未曾返回臺灣地區或曾前往第三地區每次未逾三十日而言,但受拘禁、留置或依法令而停留在大陸地區之期間,不予計算,為行為時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第四款及同條例施行細則第五條第二項所規定。又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逾期停留或未經許可入境者,其出境前之定居或居留申請案不予許可,應於出境後始得依規定提出申請,復為行為時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定居或居留許可辦法第三十二條所明定。
 
【裁判字號】 87,判,2217
【裁判日期】 871105
【裁判案由】 綜合所得稅
【裁判全文】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八十七年度判字第二二一七號
  原   告 甲○○
  被   告 財政部臺灣省北區國稅局
右當事人間因綜合所得稅事件,原告不服行政院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八日台八十七
訴字第二八三八七號再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左︰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緣原告八十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被告以其漏報取自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以
下簡稱中科院)之薪資所得計新台幣(下同)二三二、六二六元,乃核定補徵稅額一
三、九六○元。原告不服,就取自中科院薪資所得二三二、六二六元部分,申經復查
結果,未准變更。提起訴願、再訴願,均遭決定駁回,遂提起行政訴訟,茲摘兩造
訴辯意旨於次:
原告起訴意旨略謂:一、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規定「左列各種所得,免納所得稅.
..八、中華民國政府或外國政府,國際機構、教育、文化、科學研究機關、團體,
或其他公私組織,為獎勵進修、研究或參加科學或職業訓練而給與之獎學金及研究、
考察補助費等。但受領之獎學金或補助費,如係為授與人提供勞務所取得之報酬,不
適用之。」本法條規定免稅條款之立法意旨,乃在對於從事研究開發工作者,予以租
稅優惠,以便提昇國家科技水準,並改善社會生活條件。細究中科院所研發者,乃涉
及國家安全、全民福祉之國防科技,非一般民生科技所可比擬,而一般科技之研發尚
且予以租稅優惠,舉輕以明重,本案之研發自應給予更高之優渥與獎勵,故而本案原
告所領取者,不論名稱究係品位加給,抑或技術津貼,均為研究補助費,應合於免稅
優惠之立法目的,依法免納所得稅。二、被告認定系爭所得為應稅所得,其所依據者
為財政部六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台財稅字第三八五○一號函釋「一、凡依職級按月、
定額發給者,屬研究人員之薪資所得,應辦理扣繳,並於年度申報綜合所得稅。二、
如係按研究計畫個案給付,並非通案、按職級、按月給付者,則為研究補助費,依法
可免納所得稅。...」,依該函釋內容以察:(一)本件系爭所得究竟是否屬免稅之研
究補助費,首先應審查者,為該項所得之本質,而非給付之方式,被告以法律未規定
之要件限制免稅之認定標準,顯然與「租稅法定主義」有違。(二)姑且不論本件系爭之
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本質為何,但就中科院自申請及至發放該項所得予員工之過
程觀之,亦合於上開財政部函釋說明第二點免納所得稅之要件。按本案研究補助費係
以「個案」申請。換言之,是針對每個研究計畫個別申請,且其發放方式是依各個員
工對各個不同之專案所作之各別貢獻程度,分別發放。因此,在不同之專案中,各參
與員工所領取之研究補助費,並不固定,亦即並非定額給付。再研究補助費依其性質
原應依各階段進度,分別給予,但國防科技之研發乃經年累月始能獲得成果(短者三
年五年、長者逾十年),倘堅持該原則,將置員工生活於不顧,有鑒於此,在會計上
乃依員工參與程度不同,分別計算獎勵津貼之金額採按月給付,此乃權衡變通之辦法
,惟中科院係專案個別申請研究補助費,且按研究計畫個案分別給付,應無疑義,由
上述得知,本件之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所得,依該函釋應屬免稅範圍。三、所謂
「按職級給付」,乃鑑於參與研發者能力、經驗、資歷等各不相同,故有不同之獎勵
,中科院為求客觀之標準,因此訂有職等,是以焉能倒果為因,以因有職等之訂定,
並依此作為研究費之發放標準,即否定研究費之本質,該項認定顯與論理法則有違。
又「按月給付」者,實乃國防科技研發成果之顯現須經漫長時間,倘不採按月支領,
顯然不足以維持研究人員之生活。為此,被告及訴願、再訴願機關以此法律未規定之
免稅要件強加入本件免稅之認定,已屬違背「租稅法定主義」,又無視國防科技研發
之特性,徒以發放方式之固定與否為免稅認定之標準,亦嫌速斷。況且該系爭所得,
乃中科院分別依個案計畫編列預算。換言之,即係按研究個案而非通案編列預算。至
中科院核發方式為何乃著重於員工實際生活所需,尚不影響該系爭所得之本質,被告
及再訴願機關以核發方式否定所得之本質,顯不符依法課稅原則。再訴願決定理由復
稱「且中科院對所給付之品位加給及技術津貼均已依規定按薪資所得申報扣繳,並填
發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送交再訴願人有案...併課其當年度綜合所得稅,並
無不合」。惟本案係就八十年度之綜合所得稅短報作成處分,查中科院扣繳「品位加
給」及「技術津貼」所得是於八十三年應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之請,就當(八十
三)年度先行扣繳,然該項所得是否應稅,現仍爭議中,被告竟以事後且尚未定讞之
行為,追溯作為處分及復查決定之依據,顯然有悖法律不溯既往原則。況且原告於當
年度申報所得稅時,即依當年度扣繳憑單辦理,而今距前申報日期四年後,中科院復
掣發扣繳憑單,其掣發原因為何﹖所據法令為何﹖在在不詳,而被告卻依此為補稅理
由,實屬牽強。反之,倘中科院自始拒發扣繳憑單,依再訴願決定理由意旨,是否就
證明該項所得為免稅﹖綜之,被告及其上級機關怠於事實之認定,而以扣繳憑單之掣
發與否為課稅之認定標準,實有悖依法課稅原則,而再訴願決定維持原處分,亦屬違
誤,均應予以撤銷。四、按公法上之爭訟,應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蓋不管行政機
關之決定是否合法,除了重大且明顯之瑕疵或其違法係可歸責於納稅義務人外,行政
機關之行為一經表露於外,人民通常會對其所造成「法律狀態」之存續寄以信賴,並
以之作為行為依據,此種依據之信賴,應受保護,否則人民將生活於一不確定之法律
狀態中。本案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應否課徵所得稅,早在六十八年財政部即擬具
辦法報行政院六十八年十一月八日台六十八訴第一一二○四號函准備查在案,並以台
財稅第三八五○一號函國防部,中科院秉此遵循往例,就系爭所得仍依法認定免稅。
因此,並未開立扣繳憑單給原告。甚者,稅捐稽徵人員逐年審閱中科院相關之會計資
料,對系爭金額未予扣繳乙節,均未予置喙,洵證稅捐稽徵人員同意中科院對該所得
性質認定為研究補助費,屬免稅範圍,是屬合法、適當。又八十一年十一月三日中科
院尚以中科院(八十一年)訓誠字第一六八七三號函被告,檢送有關研究補助費之相
關資料及其性質說明,以證實該筆研究補助費應屬免徵所得稅範圍,被告亦無疑義。
顯然原告對系爭所得免納所得稅之信賴利益應受保護。至再訴願決定理由稱「所得稅
法第九十五條之規定,僅係為加強課稅資料之正確性,授予稽徵機關調查及督促扣繳
義務人對於扣繳報告之確實,尚不因稽徵機關未為調查或督促扣繳義務人,即認納稅
義務人就其取得之所得不負申報之義務」顯係規避責任之詞。再就財稅機關之作為以
觀,除前項所述外,財政部賦稅署於八十年一月四日就納稅義務人所提出中科院非軍
職人員薪資未盡合理之建言,移交桃園縣稅捐稽徵處查明,經該處大溪分處派員瞭解
調查結果略以:據中科院稱其員工薪資係分本俸及品位(研究補助費)兩部分,本俸
依法課稅,至品位依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規定,依法免納所得稅。並函復納稅義務
人略以:中科院員工研究加給係政府為獎勵科技人員科技研究工作之補助費,此研究
補助費台端建議應改成單一薪俸核課綜合所得稅,以健全所得稅制,此案俟所得稅法
修正時將一併建議上級單位參採。按對於法律之規定有疑義者,自當以命令補充之,
本案系爭所得依上開所陳,迨至八十年稅捐機關仍視為免納所得稅之所得。因此,法
律見解或行政命令縱有變更,亦應詳述理由,重新發布,並自新函令頒布日生效,否
則人民財產權之保障,將無所依歸。五、溯自八十一年七月一日被告成立,對中科院
給付之「品位加給」與「技術津貼」究竟可否適用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規定免課所
得稅,認滋生疑義,乃於八十二年四月十五日北區國稅三第八二○○七三○七號函財
政部建議「考量中科院薪給制度對研究補助費性質之加給未按個案給付,致應列入課
稅範圍之因素,採不溯既往原則;明定自八十二年度起,中科院非軍職人員研究補助
費性質之品位加給、技術津貼均應列入薪資所得扣繳範圍,並應依法申報綜合所得稅
。」按:(一)政府機關乃屬一體,尚不得因編制之改變,而否認前者之作為,是以在未
有新函令發布前,自不應編制之改變,肆意將免稅所得改列為應稅所得。(二)又被告亦
坦承系爭品位加給(及技術津貼)究竟是否合於免稅要件滋生疑義,如此自應由主管
機關函釋清楚,在未函釋前,自應依往例就有利人民部分,從優適用。(三)再被告於該
函中亦建議「採不溯既往原則;明定自八十二年度起...」,洵證以往有利納稅義
務人之行為效果,不應剝奪,並且應自「明定」課稅之時點後,始行通知依法申報。
六、綜合上述,本件系爭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除主管財稅機關合理說明該項所得
不予免稅之理由並發布新函令,否則自應依歷年來徵、納雙方共識,就系爭所得列入
免予申報並繳納所得稅之項目。為此請判決撤銷原處分及一再訴願決定等語。
被告答辯意旨略謂:一、中科院之預算雖分別依計畫編列人事費支應其員工之各項給
與,但實際上領受「科技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之非軍職人員,無論配屬之單位
或參與不同計畫,悉依該院所訂「科技人員品位支給標準表」、「技術員薪給標準表
」之等級,每月按級定額領取「科技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該院與其聘僱人員
之約定事項亦載明所指薪給,除實物代金及眷補費外,包括全部給與,是以該院非軍
職人員所領受之「科技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核屬其因提供勞務所取得之報酬
,另被告於八十二年間曾派員前往該院現場瞭解結果,該院支付非軍職人員之「科技
品位加給」及「技術津貼」係採按月給付方式,原核定以系爭薪資所得(研究補助費
或品位加給)二三二、六二六元,併課當年度綜合所得額,核定應補稅額一三、九六
○元,要無不合。二、至原告主張於申報所得稅時,即依當年度扣繳憑單誠實申報,
而今中科院復掣發扣繳憑單,被告怠於事實之認定,而以扣繳憑單之掣發與否為課稅
之認定標準,且在認定標準未明確前,追溯補徵系爭所得之綜合所得稅,實有悖依法
課稅原則乙節;按財政部六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台財稅第三八五○一號函釋,中科院
發給研究人員之研究加給依職級按月定額發給者,應屬各該研究人員之薪資所得,應
於給付時應依法辦理扣繳,所得人並應於年度結算申報時合併申報課稅,並自六十九
年一月起適用。是「品位加給」屬薪資所得應合併申報課稅已臻明確,原告主張顯係
對法令之誤解。三、原告另主張稅捐稽徵人員逐年審閱中科院相關之會計資料,對系
爭金額未予扣繳,均未予置啄,顯證同意中科院對該所得性質認定為研究補助費,屬
免稅範圍乙節,查就中科院系爭「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是否依法扣繳、申報情
事,於被告成立前即八十年元月間經桃園縣稅捐稽徵處大溪分處去函中科院請依法辦
理,被告成立後亦先後多次函請中科院提示資料供核,此有被告所屬大溪稽徵所八十
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北區國稅大溪審第00000000號等函件可稽,是原告主張委
無足採。四、原告又主張八十一年十一月三日中科院以(八十一年)訓誠字第一六八
七三號函說明系爭研究補助費(品位加給)應屬免徵所得稅範圍,貴局並無疑義乙節
,查依該函內容僅係說明中科院薪資給付方式,而被告亦未據此函覆系爭品位加給屬
免稅所得;又依行政院秘書長來函已明確指示中科院給付非軍職人員之科技品位與技
術津貼免扣繳所得稅乙案,與現行法令規定不合,應依法課徵所得稅。且按現行所得
稅法對此相關之規定條文,係於五十二年制訂迄今,對系爭「品位加給」及「技術津
貼」應依法課徵所得稅之規定並未修正,被告依所得稅法規定補徵八十年度綜合所得
稅,依法並無不合。原告之訴為無理由,請判決駁回等語。
  理 由
按中華民國政府或外國政府,國際機構、教育、文化、科學研究機構、團體,或其他
公私組織,為獎勵進修、研究或參加科學或職業訓練而給與之獎學金及研究、考察補
助費等所得,免納所得稅。但受領之獎學金或補助費,如係為授與人提供勞務所取得
之報酬,不適用之,為行為時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所規定。又凡公、教、軍、警、
公私事業職工薪資及提供勞務者之所得,為薪資所得,該項所得之計算,以在職務上
或工作上取得之各種薪資收入為所得額;前項薪資包括薪金、俸給、工資、津貼、歲
費、獎金、紅利、各種補助費及按月或按年分期給付之退休金或養老金。但為雇主之
目的,執行職務而支領之差旅費、日支費及加班費不超過規定標準者,及依同法第四
條規定免稅之項目,不在此限,復為同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三類所明定。本件原告八
十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被告初查以其漏報取自中科院之薪資所得計二三二、六
二六元,乃核定補徵稅額一三、九六○元。原告不服,以系爭所得係研究補助費,且
係按研究計劃個案給付,並非通案按職級按月給付者,參照財政部六十八年十一月三
十日台財稅第三八五○一號函釋,依行為時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規定,應屬免稅所
得云云。申經被告復查結果,以原告為中科院非軍職員工,八十年度領取自中科院薪
資中之二三二、六二六元屬品位加給,為其所不爭,而中科院之預算雖分別依計畫編
列人事費支應員工之各項給與,然領受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之非軍職人員,無論配屬
之單位或參與不同計畫,悉依該院所訂「科技人員品位加給支給標準表」「技術員薪
給標準表」之等級,每月按級定額領取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且中科院聘僱人員之約
定事項亦載明薪給除實物代金及眷補費外,包括全部給與,業經被告所屬大溪稽徵所
赴中科院查閱資料瞭解無誤,並為中科院八十一年十一月三日八十一訓誠字第一六八
七三號函所明示,系爭品位加給自始即屬薪資所得,自應依法合併申報繳稅,原核定
並無不合,乃未准變更。原告猶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主張:上開薪資所得二三
二、六二六元,無論係按職給付或按月給付,其性質均屬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規定
之研究補助費,依法應屬免稅所得,不得對之課徵所得稅,即系爭所得係依研究計畫
專案申請及依各員工參與程度分別計算發放,並非定額給付,於會計上採按月給付僅
屬權衡變通辦法,其性質符合財政部六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台財稅第三八五○一號函
釋,稽徵機關逐年至中科院查閱相關會計資料,亦對系爭所得未予扣繳一節未予置理
,中科院據以認定系爭研究補助費係屬免稅所得,應屬合法、適當,稽徵機關於經過
數年後始為應稅主張,有違信賴原則。況本件所得應依其本質審查,而非逕依給付之
方式認定;又中科院遲發扣繳憑單,被告怠於事實之認定,僅以扣繳憑單為課稅之認
定標準,有悖依法課稅原則,且於法律規定有疑義而以命令補充時,應自新函令頒布
之日生效,本案認定課稅標準既未明確,不宜追溯補徵系爭所得稅云云。經查,行政
法上所謂信賴保護原則,係指人民因相信既存之法秩序,而安排其生活或處置其財產
,則不能因嗣後法規之制定或修正,而使其遭受不能預見之損害,用以保護人民之既
得權益。本原則之適用,係在禁止新制定或修正法規有溯及既往之效力。本件中科院
之預算雖分別依計畫編列人事費支應其員工之各項給與,但實際上領受「品位加給」
或「技術津貼」之非軍職人員,無論配屬之單位參與不同計畫,均依該院所訂「科技
人員品位加給支給標準表」、「技術員薪給標準表」之等級,每月按級定額領取科技
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且該院與其聘僱人員之約定事項亦載明所指薪給,除實物代金
及眷補費外,包括全部給與,其非軍職人員所領受之科技品位加給或技術津貼,核屬
因提供勞務所取得之報酬,應無行為時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八款免納所得稅規定之適用
。況被告於八十二年間派員前往該中科院瞭解結果,其支付非軍職人員之科技品位加
給及技術津貼確係按月給付方式,復經中科院八十一年十一月三日(八一)訓誠字第
一六八七三號函致被告,說明該院各類薪資扣繳所得稅狀況:「以該院於年度開始即
訂有各項研究計畫,並按照研究計畫逐月實施。各項研究計畫除一般經費外,為獎勵
科技人員竭盡心智參與研發工作,另編列研發人員研究補助費及技術津貼。為便利作
業,研發人員研究補助費係採按月發放方式,再經由成本歸戶手續,回歸計畫預算內
(研究補助費採個案給付,必將增加人力及作業之負擔,不符經濟效益)」等語。足
見中科院給付非軍職員工之品位加給及技術津貼之所得,屬經常性研究補助費給與,
且依職級按月定額支給,為提供勞務所取得之報酬,依首揭規定,核非免稅之薪資所
得,被告依法發單補徵稅款,並未逾稅捐稽徵法第二十一條所定核課期間,於法並無
不合。而首揭所得稅法之規定一直未變更,僅補充解釋該稅法之行政院及財政部之函
釋變更,未及於法規之制定或修正,則上開函釋之變更應追溯至首開稅法頒布時生效
適用,且無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原告主張,核無足採。本件原處分揆諸首揭
規定,洵無違誤,一再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俱無不合。原告起訴意旨,難謂為有理
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爰依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後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八十七      年     十一     月       五        日
                    行 政 法 院 第 二 庭
                                審 判 長 評  事      陳  石  獅
                                         評  事      徐  樹  海
                                         評  事      彭  鳳  至
                                         評  事      黃  合  文
                                         評  事      林  茂  權
右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法院書記官  蘇  金  全
中    華    民    國     八十七      年     十一     月       七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