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文选 >

杨立宪:深入解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2014)

发布时间:2014-04-03 来源:

 

深入解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

杨立宪
 
作者简介:杨立宪,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评论》月刊2014年2月号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简称“12.31讲话”)。“12.31讲话”发表五年来,大陆对台工作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成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台湾海峡正处于1949年以来最安稳平和的状态,不仅两岸人民享受着直接三通和大交流带来的好处,而且国际社会也从中获利受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模式,为世界上各种冲突争端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在“12.31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在2014年开端之际,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之际,认真梳理一下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弄清这一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增进对这一思想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增加践行这一思想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以更好地在两岸关系中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和方向,显然是必要的。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回顾进入21世纪以来的台海两岸关系可知,中共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孕育于反“台独”斗争尖锐之时,形成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刻。其成果主要体现在这个时期的中共重要涉台文献、领导人讲话和国共会谈共识等方面,而以胡锦涛“12.31讲话”集大成。其孕育形成的过程有几个重要的节点:2004年中台办、国台办发表的“5.17”声明中首次提出“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2005年胡连会谈达成的国共两党关于“两岸和平发展五项愿景”,初步勾画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方向、路径与实施策略等;2006年胡锦涛“4.16”讲话首次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的命题;2008年胡锦涛“12.31讲话”标志着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已初步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等对于这一思想理论的形成也作出了贡献,主要体现在“胡连会谈新闻公报”、“胡宋会谈公报”、连战宋楚瑜等泛蓝政党领袖访问大陆时公开发表的讲话①,以及历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的研讨结论等。
 
  综合上述这些文献,特别是胡锦涛“12.31讲话”的内容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具有以下基本内涵:即强调要站在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发展的高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本着“以人为本”、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此,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实现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具体做法上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平等协商、把握节奏、循序渐进、共创双赢。
 
  显而易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比较全面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因而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回答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性,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归纳出如下4点:
 
  1、和平发展是“以人为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以人为本”是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两岸同胞当成发展两岸关系、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依靠力量,最大限度地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团结两岸同胞共同奋斗,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为时代潮流代表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和平发展是促进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两岸同胞本是同根生,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一家人。胡锦涛在2003年时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去奋斗、去拼搏。”②“12.31讲话”指出:“回顾近代民族之艰难奋斗历程,展望未来民族之光明发展前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以更远大的目光、更丰富的智慧、更坚毅的勇气、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中共中央认真务实思考的结果,目的就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奋斗,最大限度地调动台湾同胞的积极性,通过和平发展来创造和积蓄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条件与能量。
 
  3、和平发展是贯彻和平发展战略的需要。世界历史表明,传统大国的崛起几乎无一例外要靠对外侵略扩张来实现,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究竟怎么走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步其后尘重走老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中国威胁论”因而甚嚣尘上。中共明确宣示要坚持和平发展战略,下决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强国之路,“其核心是以发展的成果增强维护和平的能力,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③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是大陆“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成果将不断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新的内涵。”⑥
 
  4、和平发展是通往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决定了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和平发展过程来创造积累必要的条件。由和平发展过渡到和平统一是付出成本最小、后遗症最少的选择。“12.31讲话”指出: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但“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称“四个有利于”)。这一论述清晰阐明了和平统一与和平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科学回答了为什么首先要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问题。
  如何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这个问题是要回答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方向、路径与实施策略等问题,中共领导人和台湾泛蓝政党领袖先后对此发表了许多重要看法,但胡锦涛“12.31讲话”提出的“六项主张”和胡先后提出的三个“16字箴言”,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集中表述了中国大陆的看法。
 
  “六项主张”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关系、构建和平发展保障等内容,涵盖了两岸关系问题的主要方面。
第一项主张强调“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是因为“一个中国”原则(包括“九二共识”、“两岸一中”、“一中框架”等说法),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决定两岸能否政治互信的关键,也是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丝毫不能动摇。
 
  第二项主张强调“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因为经济是民生的基础,是生存的王道,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台湾经济发展尤其离不开祖国大陆,经济交流是两岸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推动经济交流有助于打造两岸生命共同体,促进互利共荣双赢,并且产生以经促政遏独的战略效果。
 
  第三项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是因为文化涉及到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台湾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中华文化,但也有自身的特点,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情感的精神纽带,但台湾文化的特殊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相互借鉴、相容并包、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⑦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四项强调“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是因为两岸同胞同为两岸关系的主体,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缔造者,也是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决定者,因此,必须大力推动两岸社会大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瞭解理解,消除误解和隔阂,抚平历史创伤,拉近情感距离;对于那些对大陆持有敌意态度的人,甚至“台独”分子,也应“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⑧努力促成两岸同胞大团结大和解。
 
  第五项强调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是因为两岸关系属于“特殊关系”,在国家统一之前妥善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是和平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难题和考验,处理得好可以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处理不好则会导致“不必要的内耗”。因此,大陆提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建议,以此作为努力的目标。
  第六项强调“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是因为两岸关系的缓和改善迄今只是建立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互信之上,两岸公权力尚未正式就结束敌对状态、确保和平发展进行政治谈判,商订为双方所共同接受的行为准则暨有法律约束力的和平协议,从而使得目前的和平发展局面存在变数,一旦台湾再次政权轮替“台独”政党执政,和平发展局面能否维持不无疑问,和平发展果实极有可能得而复失,故推动两岸政治谈判达成和平协议是时不我待,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六项主张”概括而言就是:以政治互信为基础,以经济交流为先导,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社会交流为主体和动力,以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作为攻坚克难的目标。
 
  三个“16字箴言”是:1、“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⑨2、“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⑩3、“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⑪主要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提醒双方要登高望远,珍惜机遇,实事求是,区分轻重缓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要急于求成,其中的重点应是建立互信、共创双赢;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平等协商、务实进取。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前两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世纪的世界格局、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因而具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印记。概括而言也有4点:
 
  1、最大限度地寻求两岸与国际社会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冷战结束后,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和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两岸统一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选择以和平发展为主题,既符合台湾社会对“维持现状”的期盼,也符合国际社会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期盼,同时有利于中国大陆抓住时机搞建设谋发展,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和平统一创造必要条件,因而是两岸与国际社会三方面都能接受的选择。正因为如此,这一思想主张在实践中遇到的阻力最小,并能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步化解一些阻力。
  2、抓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拖不决原因复杂,但主要矛盾是“两岸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⑫是大陆自身的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还不够强大,解决台湾问题的筹码还不够多,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是大陆自己,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⑬。把和平发展作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表明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的认识更加清醒,开展对台工作更加细心,更有恒心和耐心。
 
  3、把促进两岸同胞共同奋斗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十六大以来中共领导人正式发表的重要涉台讲话及文稿,几乎无一不提到“团结”、“共同”等字眼,使用频率之高前所罕见。这决不是谋一党之私的权宜之计或宣传伎俩,而代表中共对“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认识空前升华,对台湾同胞的定位及其在发展两岸关系、振兴中华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这是两岸和平发展主张能够对绝大多数台湾同胞产生感召力的重要原因。
 
  4、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体现了“两手并用”的策略思想。例如:一方面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另一方面则“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要求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满腔热情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一手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加紧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另一手推动两岸民间大交流大合作,与支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台湾泛蓝政党结盟,向台湾同胞释放政策大礼包,宣传和平发展的利多。正因为在两条战线作战、两手抓,“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才“启动了两岸关系一盘棋”,开辟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
 
  1、奠定了新时期中共对台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为大陆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两岸和平发展思想”是在继承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在科学总结对台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来的。由于这一思想体系涵盖了两岸关系所有重大问题及对台工作的重要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推动和平发展以及怎样才能实现和平发展这两大问题,提出了解决两岸历史遗留问题、新情况新问题及症结难点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并指导对台工作取得实效,因而成为现阶段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及行动指南。中共十八大报告已将“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写入其中,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表明和平发展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与目标。
  2、是对中共的和平统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由于这一思想主张描绘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走出政治僵局、实现和平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并指导几年来的对台工作取得突破,已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得通的,这实际上为两岸关系从敌对走向整合找到了一条务实可行的道路,即:寓和平统一目标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过程之中,通过后者来创造实现前者所需的条件和能量,以量变促质变,以质变促目标的达成。和平发展、共创双赢与振兴中华、和平统一相辅相成,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反之亦然;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都落到实处。因此,和平发展阶段的实质,应是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的准备阶段和过渡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实质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两岸统一理论,是以和平统一为导向、分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创新。
 
  3、占据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道义制高点。这一思想理论从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大陆、台湾和国际社会三方面的利益,寻求和谐社会、和谐两岸关系与和谐世界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顾全大局、理性务实、重信守诺、追求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形象,这就极大地争取了台湾民心,赢得国际舆论的高度肯定,分化了“台独”阵营,引导两岸关系逐步走上缓和、改善、发展、双赢的道路,使大陆在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牢牢掌握住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与主导权。
 
  4、是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和人心所向,但各种类型的地区、民族、种族之间的战争、冲突、骚乱仍然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安全与发展,给地区与世界和平带来隐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模式的建立,为人类社会和平解决冲突和争端树立了一个范式,提醒人们应该正视现实,理性务实,互相尊重,换位思考,注意寻找彼此利益的交集点及公约数,和平合作,互利互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尽可能地创造双赢或多赢的结局。
 
                  结 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⑭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逐步从低谷中走出来,逐步步上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精英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经继承、实践、总结、摸索、创新,形成了“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系统论述,在两岸关系中高举起“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旗帜。实践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体现了对世情、国情和两岸关系状况的全面准确把握,体现了对台湾问题的本质及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思考,明确了现阶段对台工作的目标、任务、原则、重点等。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说服两岸民众和国际社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将其转化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够立得住、行得通、经得起检验,才具有伟大的生命力。中共十八大完成了大陆最高权力的交接班,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写入十八大政治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⑮两岸关系未来的光明发展前景令人瞩目、可以期待。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的土壤是实践,生命力在于实践,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永葆生命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正在成长的理论,这八年多对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与指导分不开,但能否解决所有难题尚有待实践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发展和完善。
 
  同时,理论不是万能的,确保两岸关系在“一中原则”基础上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大陆自身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软实力的建设,没有这一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会变质甚至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最后,必须完整准确把握“两岸和平发展思想”的精髓,注意克服面对难题无所作为的消极倾向,以及对统一急于求成的急躁倾向,因为这两种倾向的实质是都没有找准问题之所在,没有认清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以人为本”,故在发展两岸关系的实践中是有害的,既不利于和平发展,更不利于和平统一。
 
                注 释
 
  ①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希望两岸关系以善意为出发点,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为民族的长远利益考虑;国共联手反“台独”,坚持和平、维护稳定现状,多元包容、互助双赢,存异求同、凝聚善意、累计动力,开创崭新未来。宋楚瑜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表示:两岸都是炎黄子孙,是一家人;要诚实面对历史,务实策应未来,反对“台独”;世界发展大势是全球化,和平是唯一合理的选择,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中国人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两岸自己的问题;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
 
  ②胡锦涛会见各地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25日电。
 
  ③王毅在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讲话,2012年3月15日中国台湾网。
 
  ④见中共十七大报告。
 
  ⑤见中共十八大报告。
 
  ⑥同注3。
 
  ⑦“贾庆林就推进两岸交流提三意见强调心与心沟通”,中新社上海2010年9月10日电。
 
  ⑧见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
 
  ⑨胡锦涛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新华网北京2008年4月29日电。
 
  ⑩“胡吴会谈胡锦涛提出六项重要意见”,中评社北京2009年5月26日电。
 
  ⑪“胡锦涛希望两会今后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新华网北京2008年6月13日电。
 
  ⑫见胡连会谈公报暨“国共五项共同愿景”。
 
  ⑬见中共“十五大”报告。
 
  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7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⑮“习近平会见吴伯雄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四点意见”,2013年6月13日21:06来源:新华网。